一、11岁孩子叛逆不听话,家长别"硬碰硬"
“叛逆”两字,一旦跟孩子联系起来,就会使我们觉得十分头痛和焦虑。
应对叛逆的孩子,许多学生家长都不知该怎么办。
打吧,怕他心生憎恨,更加叛逆,更害怕他想不通;讲理吧,他又无可奈何、听不进去。
11岁的孩子,身心都进入到重要阶段。
11岁左右的孩子一般在上小学六年级,这时候的他们正在做什么?
没错,正是小升初,如今的孩子学习压力大,就连小学生也"难逃一劫"。
他们的书包装进了沉重的书本、作业本、补习资料,到了六年级这个关键时期,还得为了升学而焦虑。
同时,我们家长的焦虑也会影响到孩子,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压力。
在生理方面,11岁左右的孩子,大部分都已经出现第二性征,这说明他们初步迈入了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身体逐渐发育成熟,较以前有很大不同。
在这种影响下,孩子也许会变得暴躁易怒,也可能会变得敏感自卑。
另外,11岁之后,孩子的认知水平有了阶段性的提升,对独立意识的渴望更加强烈,需要从他人尤其是父母这里得到尊重。
由于身心发展迈入重要阶段,以及面对的压力和需求,11岁左右的孩子就容易出现叛逆的现象。
二、对于十一,二岁特叛逆的孩子应该怎么办?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的确会给孩子们带来一定的危险,但是科学的角度来看,逆反实际上是孩子心理成长的必要阶段。
如果孩子不经历逆反期,那么他们就无法长成一个有独立思维能力的成年人。
换句话说,太乖的孩子往往会形成依赖性人格,对他们的将来的独立生存带来更大的危害。
如果从成长的角度看叛逆,叛逆不仅不是坏事而是一件好事。
青春期之前,孩子是没有自我意识和独立思维能力的,所以任何事情都要依赖于成年人的思考和建议。
进入青春期后随着大脑的发育,他们开始有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初步的能力。
孩子们发现了自己原来也能像成年人那样找出事情间的逻辑关系,于是他们觉得自己与成人是平等的。
他们不再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要尝试着自己的去思考,外在的表现就是固执、对抗成人的意见、一意孤行。其实这是孩子在学习独立思考的过程。
作为父母,而对孩子的叛逆,首先应予以接纳,把它视为孩子逐渐成熟的过程。
其次,在教育中要深入了解孩子行为或想法的逻辑是怎样的,针对孩子那些不成熟的或有害于成长的想法和选择给予耐心的指导。
青春期的叛逆孩子是很渴望被成人社会所接纳的,就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需要来指导他们。
指导叛逆期的孩子,所使用的态度是很重要的,一定要用平等和尊重态度对待他们的想法,无论这些想法有多幼稚,但这毕竟是来自他们独立的思考。
在亲子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觉得只需给孩子讲明大道理,孩子就应当能改好,但事实上并非这般。
教育是一项工程,如同盖高楼大厦要一层层地盖,对于孩子的教育是需要一件事一件事去具体指导,让孩子在那样的辅导中慢慢学会掌握和运用恰当的思考和分辨的方法。
那样的教育既切合了孩子独立思维的发展趋势,同时也不会因为能力上的欠缺而造成有危害于发展的事儿发生。